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www.zqax.net/bbs/index.asp)
--  生活百态  (http://www.zqax.net/bbs/list.asp?boardid=16)
----  让童声歌唱多些“童真”  (http://www.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16&id=1877182)

--  作者:雪丶飞扬
--  发布时间:2013/6/1 9:41:25
--  让童声歌唱多些“童真”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31日专电(董璐)节奏明快、活泼有趣的儿歌,承载了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然而,如今儿童歌曲却遭遇“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存在翻唱经典多、新生佳作少的现状,且成人化、庸俗化明显,真正适合儿童的歌曲少之又少。

  至真至纯的童音童声为何竟成“稀罕”之物?“00”后孩子们为何竟与“70”“80”后父母唱着相同的“老掉牙”儿歌?又是谁让孩子们的童音迷失在了通俗化的成人流行音乐中?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作为儿童文化的精粹之一,儿歌并不单以其节奏轻快和内容生动在孩子们之间被广为传唱,其自身所蕴含的学习性和教育性更为重要。而儿歌本身也以其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儿童群体能够迅速记住其内容,最终在笑闹玩乐中轻松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纯净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们,若接触了较多灰色的“精神食粮”,难免不会过早地呈现成人化之态。但归根结底,儿童歌曲所呈现的老龄化和成人化与近年来优秀儿歌的“难产”有很大关系。

  如今,儿歌创作成为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仔细揣摩儿童的心理和爱好,创作难度大。另一方面,商业利益少使得很少有人愿意进行儿歌创作。

  而与此同时,随着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一些流行歌曲“乘虚而入”,混淆了孩子们稚嫩的辨别力。而“电脑族”和“手机党”的低龄化,也使得大多数孩子们只对流行和网络感兴趣,对原来的经典歌曲感到无趣和乏味。此外,模仿的天性也使得儿童喜欢并热爱跟着成人学唱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流行歌曲。

  正如香港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教音乐的那位校长所言,“小孩子的歌声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朵朵初开的花朵,我们要享受花开的美妙,就要好好关注它、呵护它。”请让童声歌唱多些“童真”,让孩子们能在符合自身年龄和心理的优美旋律中尽情品味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