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互帮互助电脑应用 → [公告]如何看待“80后”网络语言 大学教授支持

分享到:

  共有33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公告]如何看待“80后”网络语言 大学教授支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猴乖乖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750 精华:30 积分:16454 金钱:27454 金币:0 魅力:9296 威望:0 登陆:335 注册:2007/4/5 13:51:22 近访:2010/8/25 14:55:4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公告]如何看待“80后”网络语言 大学教授支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20 8:42:49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偶稀饭你”(我喜欢你)、“狂汗,××刚从火星归来”(表示不懂××的意思)……对于饱受“快餐文化”和网络洗礼的“80后”群体(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这些“不知所云”的网络语言,却成了他们快捷、时尚的代名词。

  置身千变万化的网络时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看待“80后”这些非规范的网络语言?

  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大范围使用网络语言会否带来“母语危机”?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说,作为大学教授,我经常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诸如“美眉”“恐龙”等网络词语,我感觉我们的规范词正在受到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大康表示,“网语”中大多存在不规范的简体字,或用字母简称某个词语等,有失规范,缺乏语言文化特征,更别谈有什么文化底蕴。所以,“网语”虽然盛行,但不过是一种流行语而已,人们对其热捧,无非是觉得其新鲜好玩而已。

  面对网络语言的大范围来袭,上海、广西等地纷纷出台地方法规,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为保护母语建起法律屏障。

  胡申生表示,文字说到底是思想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背后,都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如何与活跃于网络、善于使用网络语言的“80后”群体进行沟通,弘扬主流价值观,这确实是一大课题。

  上海交通大学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施索华说,网络宜疏不宜堵,我喜欢在我的网上课堂,用学生们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主流价值观。“每一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体系和时尚内容,网络带来了‘80后’独特的网络文化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守网络这个重要阵地,加强引导,弘扬主流价值文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