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心论坛 http://www.zqax.net/bbs/

自强爱心网是由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残疾人共同创办的非盈利性公益网站。网站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同时携手广大残疾人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打造残疾人的网上家园!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分享]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人格理想

1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1:47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若用西方政治学说的名词,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孟子的,是妈妈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胡适所说的妈妈政策,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胡适所说的爸爸政策,其实就是轴心时代理论所说的精神超越。孔子和孟子其实是兼有这两种思想的(胡适也用括号提示了这一点),只是分量轻重一点罢了。因为轴心时代是从前轴心时代超越而来的,超越不是抛弃,所以真正的轴心时代思想代表必定都有这两种思想。
2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3:43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本一词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春秋谷梁传》:民者君之本也(桓公十四年)等语。孟子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成为他仁政理论的一块基石。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wu4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wu1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pao2,厨房。厩jiu4,马厩,马棚。
饿莩piao3,饿死的人。莩,本读fu2,芦苇中的薄膜,此处通殍。
且人恶wu4之,人且恶之。恶wu1在,何在,哪里在。
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率领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百姓的父母,行使政权,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呢?
孟子敢于当着梁惠王的面指责战国时代各国国君的率兽食人,质疑他们的行政资格。这固然和孟子的刚烈性格有关,也反映了战国不同于春秋的时代变迁。春秋时代,知识阶层刚刚兴起,社会上还不大买他们的账,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受冷落,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了战国则不同了,的价值充分显露出来,在战国的作用甚至被后人夸张成得一士可以得天下(王安石语),于是各国国君争相延请人才,形成一股养士之风。所以孟子比孔子就神气多了,说话也气壮多了。据说孟子周游列国时声势相当浩大: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所至每与国君分庭抗礼(《孟子·滕文公下》)。而《孟子.公孙丑下》又记载,有一天孟子已经准备就绪前去见国君,尚未出门,国君派人前来对孟子说:君本来想要来见先生,但是因为临时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不知道先生能否在早朝时前来一见?孟子立刻回答说:我也本来要去看他,但是不幸临时生病不能去看他了!这都可以见出孟子的底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教材解释为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更精确翻译应该是以恭敬老人的礼数来奉养我的父辈,以关爱孩子的态度来养育我的子弟。
以及,以这样的态度来推及(别人的老人和孩子)。
运于掌,运转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
教材说: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也许从天下可运于掌最可以见出。但是我认为不能这样讲。战国兼并,天下大势是要统一,是统一于仁政,还是统一于暴政,这是孟子游说君主唯一能说的话。难道还能与虎谋皮,让他们交出政权,实行民主?这显然是不顾时代条件。

3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4:36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非,非其上的即非议,非也的即不对,错误。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孟子答非所问,转换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劝谏君王实行仁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外城叫""。内外城三七比是战国时较通行的体例,属于较小的城池。以小城为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更不用说大城之利了。
池,护城河。兵,兵器。革,皮革,盔甲之类。
委,弃。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限制人民。限制人口外流。封疆即疆界。说文解字:域、封、疆。注意”“”“三个动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所谓,即仁政,这就绕回到他的老生常谈。
畔,通""
君子有不战,只有不战,没有战而不胜。按现在说法:除非不战,战则必胜。
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者关系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命题。如古老的周易八卦,每卦均由三爻(三画)组成,分别代表天地人,其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爻分阴阳,用(阴)和-(阳)表示。比如乾卦,由三个阳爻组成,所以周易说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子也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认为三者并重,缺一不可。孟子在这里是说军事,天时是指作战的时机,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守备等,人和是指人心所归,上下团结。三者中,孟子认为人和最重要,体现了他的人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
社,土神;稷,谷神。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后世以社稷指代国家。
丘,田野。丘民,田野之民,草民。想要为天子必须得到草民的拥护,而得到天子欢心最多也就能当诸侯,得到诸侯欢心最多也就能当大夫。
诸侯假如危及社稷,则应撤换他们另立新君。
补: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社稷假如不能庇佑百姓,那么就连社稷坛都要变置重修。考:历史上有过毁坛变置的记录吗?)粢zi1,古代供祭祀的谷物。
这是最能集中反映孟子民本思想的一段话。
 
明清社稷坛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gdyl/564571.htm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在的中山公园内,与东边的太庙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整个园区平面呈南北稍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占地达24公顷。祭坛是园区的中心建筑,位于园中心偏北,用汉白玉石砌成,正方形三层平台,总高1。坛的最上层铺垫五色土:东为青色土,南为红色土,西为白色土,北为
黑色土,中间为黄色土,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寓含了全国的疆土。五色土厚24分,明弘治五年改为一寸。祭坛正中是一块5尺高、2尺见方的石社柱,一半埋在土中,每当祭礼结束后全部埋在土中,上边加上木盖。祭坛四周矮墙环护,墙上青红白黑四色琉璃瓦按东南西北的方向排列,每面墙上正中有一座汉白玉石的棂星门。每年春秋两次皇帝要亲自来此祭社神和稷神。
4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5:08

二、孟子的人格理想

民本主义属于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是用于游说各君主的,假如仅此而已,那么也可以说孟子思想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但轴心时代的意义更在于对时代的精神超越,这一点孟子也不例外(也就是胡适说的孟子也有格君心,有爸爸政策)。《孟子》一书记载,有一次学生问孟子说:人和禽兽到底有何分别?孟子回答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界线非常细微、模糊,也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分别,其实只是一线之隔。而那个界线,正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关键之处。这一点也被现代基因研究所证明,据说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区别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但是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正是这百分之一点几,决定了人和禽兽的区别。用纯物质的眼光看,精神应该是没有份量的,或者有,也是几希,如老子所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或者如西方电影所说人灵魂的重量是21克。然而正是这"几希""21"的东西,成为轴心时代思想家努力超越的目标,构成孟子人格理想的重要内容。下面要说的是"大丈夫""浩然之气"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 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文天祥等。

5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7:4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空,穷也;乏,绝也。使其一无所有。
行拂乱句,言使为事总是出错,不能成功。
动心忍性,谓竦动其心,折磨其心绪。坚忍其性,以难以忍受之事磨练其性,使其坚忍。

曾,通""。以上述办法来增加其原来不具备的品质。
恒,经常。人总是在多次错误后,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做。
衡,权衡。人总要在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才会有所作为。
征,表征。这样的脱胎换骨过程,最终一定会从神情上表现出来,从语言上表达出来,而后必然为人们所了解。
法家拂士。法家,非百家之法家,乃制定法度坚持法度的大臣。拂bi4通弼,弼士,辅弼的贤士。
入,指国内;出,指外部。内无人敢于忤逆,外无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很快会亡。
然后,然,这样,指上面这些话。
日后司马迁有一段话可是说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好注解。《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略)
本则例证涉及故事太多,而意思无非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使其饱受磨练。故课堂略。
舜耕历山,畎quan3亩,田野。畎,本义田间小沟。发,发达,发迹。舜于田野耕作中为尧所发现,任用为相,后又继承帝位。
傅说yue4,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被武丁发现,从筑城的劳役者之间选拔出来为相。
胶鬲ge2,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管仲,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当狱官押管仲回国后,齐桓公就起用管仲为宰相。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相)。
百里奚,春秋时的贤人,流落在楚国为奴,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赎回任宰相。因为奴隶是可以买卖的,所以说起于市。教材说市场,不一定有如后世的人口市场,也可以是动词,即人口买卖,因此可翻译说,百里奚是买回来的。补充:讲孟子的人格理想,孟子关于理想人格的获取,不能不补充下面这一则:

6楼
清晨 发表于:2006/8/5 13:18:44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告诉我们,有一位弟子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位弟子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养浩然之气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以叫做知道。道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道。另一方面,孟子叫做集义,就是经常做一个天民在宇宙中应当做的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孟子说的配义与道。一个人能够知道而且长期集义,浩然之气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7楼
鲁蚕 发表于:2006/8/5 17:56:14
孟子?我的老乡。只是没有太关注
8楼
ivy慧 发表于:2006/8/9 13:19:54

哎 看见什么子啊子的 就头大啊

9楼
人在旅途 发表于:2006/8/16 11:47:39
哈哈,修身养性,享受生活,难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6 - 2022 © 自强爱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信息备案号:辽ICP备 11006191号-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5625 s, 2 queries.